前来送师归,今日迎师去。
送迎我何劳,师乃困行路。
天公将归谁尤,耗释此下土。
一水祸未忘,旱势复如许。
小民惟怨咨,惜莫知其故。
径须凭佛力,庶可回帝怒。
自怜操持约,一念寄香缕。
氤氤才上彻,云色暗窗户。
数声跳珠急,忽已忘处所。
老僧笑谓我,水旱要有数。
德非与天通,造请辄违拒。
官岂真德人,天意遽相与。
更看鞭雷公,滂沛逐飞双。
定身固如如,未始间行住。
抗走不少停,政恐尘埃污。
倾心太平日,十五一风雨。
官既罢迎送,师亦得安处。
我闻低头谢,勤尔相诲语。
作诗书长松,来者尚有取。
丙寅岁秋再抵长松奉等慈师入城作诗记一时事。宋代。李薰。 前来送师归,今日迎师去。送迎我何劳,师乃困行路。天公将归谁尤,耗释此下土。一水祸未忘,旱势复如许。小民惟怨咨,惜莫知其故。径须凭佛力,庶可回帝怒。自怜操持约,一念寄香缕。氤氤才上彻,云色暗窗户。数声跳珠急,忽已忘处所。老僧笑谓我,水旱要有数。德非与天通,造请辄违拒。官岂真德人,天意遽相与。更看鞭雷公,滂沛逐飞双。定身固如如,未始间行住。抗走不少停,政恐尘埃污。倾心太平日,十五一风雨。官既罢迎送,师亦得安处。我闻低头谢,勤尔相诲语。作诗书长松,来者尚有取。
李薰,生平不详。按其诗称王钦若、吕大防等人已故,又有诗作于“丙寅岁”,即高宗绍兴十六年(一一四六),则当为高宗时人。今录诗六首。 ...
李薰。 李薰,生平不详。按其诗称王钦若、吕大防等人已故,又有诗作于“丙寅岁”,即高宗绍兴十六年(一一四六),则当为高宗时人。今录诗六首。
平望遇雨。清代。李燧。 匹练横空日气清,菰蒲叶战风萧萧。一声雷送太湖雨,七十二峰云拥潮。
盆池。宋代。陆游。 雨送疏疏响,风吹细细纹。犹稀绿萍点,已映小鱼群。傍有一拳石,又生肤寸云。我来闲照影,一笑整纶巾。
次韵同院晚春 其一。宋代。李正民。 病思愁肠叵奈何,新诗无复苦磋磨。欣闻郢客阳春曲,罢唱吴侬小海歌。幽径雨馀芳草绿,小园风静落花多。融樽正好酬佳景,休叹朋簪不我过。
咏怀。。曹家达。 幽意值所适,冶游良未然。木末摇东风,溪水鸣溅溅。人心抱幽默,相激各自贤。岂不愿安静,逼抑成沸煎。不见魏唐睢,挺剑秦王前。
题道士郑渭滨诗卷。宋代。冯去非。 江湖曾是饮清波,笔染霜华秋最多。梦里诵君新句子,觉来无奈月明何。
送春坊董正字浙右归觐。唐代。马戴。 去觐毗陵日,秋残建业中。莎垂石城古,山阔海门空。灌木寒樯远,层波皓月同。何当复雠校,春集少阳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