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为洛阳客,夫子吾知音。爱义能下士,时人无此心。
奈何离居夜,巢鸟飞空林。愁坐至月上,复闻南邻砧。
冬夜寓居寄储太祝(一作綦毋潜诗)。唐代。薛据。 自为洛阳客,夫子吾知音。爱义能下士,时人无此心。奈何离居夜,巢鸟飞空林。愁坐至月上,复闻南邻砧。
薛据,盛唐诗坛著名诗人,杜甫、王维诗中作“薛璩”,其兄薛播、薛揔,名皆从手旁,知当以薛据为正,“璩”或为后世板划之误。唐河东宝鼎(今山西万荣县)人。薛氏为河东望族,《旧唐书》·薛播传》云薛播,薛据兄弟七人于开元、天宝间“并举进士,连中科名。衣冠荣之”。 薛据排行第三,所以当时称他作薛三。有的书中载薛据为荆南人(一说河中宝鼎人)。据《旧唐书·薛播传》及当时韩愈,常袬等所记,皆云为河东人,岑参有《进薛播擢第归河东》,可知薛据确为河东人。薛据晚岁客居荆州,杜甫诗数及之,如《别崔潩因寄薛据孟云卿》:“荆州过薛孟,为报欲论诗。”有人以薛据为荆南人,很可能是读杜甫诗而致误。 ...
薛据。 薛据,盛唐诗坛著名诗人,杜甫、王维诗中作“薛璩”,其兄薛播、薛揔,名皆从手旁,知当以薛据为正,“璩”或为后世板划之误。唐河东宝鼎(今山西万荣县)人。薛氏为河东望族,《旧唐书》·薛播传》云薛播,薛据兄弟七人于开元、天宝间“并举进士,连中科名。衣冠荣之”。 薛据排行第三,所以当时称他作薛三。有的书中载薛据为荆南人(一说河中宝鼎人)。据《旧唐书·薛播传》及当时韩愈,常袬等所记,皆云为河东人,岑参有《进薛播擢第归河东》,可知薛据确为河东人。薛据晚岁客居荆州,杜甫诗数及之,如《别崔潩因寄薛据孟云卿》:“荆州过薛孟,为报欲论诗。”有人以薛据为荆南人,很可能是读杜甫诗而致误。
燕堂诗。宋代。蔡兹。 世情日浇道情深,悔不林泉早脱簪。一世简编胎后叶,百年香火奉先心。诗缘好句须亲录,酒到浓时辄倩斟。於此更无关意事,时携诸幼步花阴。
青绞道中。明代。王弘诲。 径转疑无路,溪迷别有槎。乱山一鸟道,深树几人家。旅食随田舍,村醪趁野花。舆图穷岛屿,黎庶遍桑麻。
新雷。明代。何巩道。 忽忽春光暗里催,道心生处夜闻雷。十年旧恨都成梦,一夕新愁尽化灰。灯影照来将老鬓,雨声吹入未残杯。东风莫遣林花落,记得樱桃昨夜开。
赋得石琴送陈健夫往零陵。清代。屈大均。 端州白石天下稀,声含宫商人不知。斲瑶琴长四尺,轻如一片番流离。石音最是难调者,碧玉老人能大雅。繇来太古本无弦,不是希声知者寡。无弦吾欲并无琴,琴向高山流水寻。天籁元从人籁出,非君谁识此元音。君今欲向潇湘去,此是重华挥手处。五弦一一在天风,二女双双出烟雨。诗篇投向洞庭波,山鬼篁中答啸歌。幽兰积雪频相寄,慰我相思愁梦多。
白马渡。宋代。洪皓。 国步日多事,霜露任沾衣。留落十五年,至今方北归。缭绕一万里,人物太半非。昔时渡盟津,宾从争扶持。北辰渡白马,阴噎日无辉。一酎祈利涉,冯夷莫予违。惊秋感叶脱,况乃思鲈肥。父老行欢息,风雨仍霏微。夜投胙城宿,百里即王畿。遥望一惆怅,何当拜天威。